2011年,清华即将迎来百年华诞。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清华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学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华为国家做出了足以为豪的知识和人才贡献。但事实上,清华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一所优秀的大学,除了要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高地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成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倡导者,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塑造者。经过百年来的历史积淀,经过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创造和传承,清华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孕育、培养出一种精神、一种灵性。这种精神和灵性流露于清华的一草一木上,体现在清华人的言行举止间。作为大学的教育者,引导被教育者不断给这种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并持续地传承下去,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清华的精神理念,并不是凭空堆砌出来的,也不是在瞬间形成的,而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件事一件事、一项成绩一项成绩,不断积累、不断沉淀、不断升华的结果。其中最精彩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准确诠释清华精神的,可能不是长篇宏论的大道理,而恰恰是一些细致入微的小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还是一个清华学生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学长讲起这些故事。百年清华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折射出来的,却是具有清华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在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研究生部提出要组织研究生同学们编写一本《清华故事》,从研究生同学的视角回顾和梳理清华历史上一些比较经典的人和事,并用这样的一种形式来传承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同时作为在校研究生同学们奉献给百年校庆的一份贺礼。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学校在举办百年庆典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在于,充分发掘和梳理清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传统,以指导下一个百年的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生同学在经历了多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重新体会大学的文化精神,并以“故事”这样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分享这种体会,符合这个群体的特点,体现了他们对百年校庆的积极参与和有益贡献,是某种程度上的文化自觉,也正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
当然,做这样一件事情并不容易。清华大学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故事可谓是浩如烟海,如何从中加以考察、取舍、摘选和编纂,这对创作群体的观察、分析、思考以及创作角度、深度等都是很大的考验。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可喜的是,经过十几名老师、同学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二 十余万字的《清华故事》终于成书了。
全书共十九个专题,涵盖了红与专、文与“武”、通识与专识、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人、为学与为人、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等众多辩证统一的命题。可以说,上述矛盾的运动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成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创作群体的立意和匠心。每个专题则以若干小故事作为支撑,这些故事既有年代相对久远、影响已较广泛的,也不乏产生于新时代的鲜活内容,必将使各个年龄层的读者觉得亲切可感。其中有些故事是我也不曾详细了解的,还有一些虽然是听说过的事情,再次细细品读后,又有新的心得、新的收获。在书的最后,作者别出心裁地挑选了形成于清华各个历史时期的一百句经典话语。经典语句流传深邃思想,以这种形式作为对各专题的补充,更是一种创新与升华。
开卷有益。我热忱地将这本书推荐给广大热爱清华、向往清华的读者朋友们,愿你们透过这样一扇窗户,能更好地了解这所百年大学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希望书中蕴涵的些许精神,能传之大众,受益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