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列表页 > 概览页

清华大学

【作       者】:

江崇廓;刘文渊;孙敦恒

【出版日期】:

1995-11

【出  版  社】:

湖南 : 湖南教育出版社

【I  S  B  N】:

7535522718

【简介】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经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乐事。从这种意义上讲,有机会在清华任教、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教职工是十分幸运的。经过长期的努力,清华大学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有特色的、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成为国内品学兼优的学子心向神往的高等学府。多年来全国高考理工类最优秀的考生(各省市理工类的第一名、前十名)有40%以上考入清华。清华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对此既感到欣慰,也深感责任重大。清华有责任为莘莘学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通向成功的彼岸架梯搭桥,使清华成为高级优秀人才的摇篮。

清华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科学的、优良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中吸取营养,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本校的优良传统。建校之初,清华学人提出了“中西兼容,古今贯通”的治学主张,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在我国学术界影响颇深,脍炙人口。清华早期,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定为校训,勉励清华师生进德修业,发愤图强,知难而进。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继承和发扬了清华历史上严谨治学、勤奋读书,敬业尽职的优良传统,并且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创新,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沿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健康成长。努力探索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开展因材施教,面向大多数,注重优秀生,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之下,逐步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提高。

改革开放进一步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教学、科研、产业等各个方面都焕发出了盎然生机与活力。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一个根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两个中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三方面结合(学、研、产三结合)的办学方针和“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全校师生员工扩大了视野,转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内容、体系、方法的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因材施教,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条件,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现代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学风建设等四项基本建设,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比例,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建设,形成了多渠道生源和多模式培养的研究生教育的新格局,为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立足国内的战略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本校理工结合、多学科综合交叉发展的优势,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清华大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坚持不懈地向着新的高峰奋力攀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到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点,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清华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将改革开放焕发出来的盎然生机与活力和建校以来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在行将跨入21世纪之际,确定了本校的奋斗目标:到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争取把清华大学建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为了实现这个总的奋斗目标,学校将分成两个阶段。从现在起到2000年作为第一阶段,要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在教育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本校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从2000年到2011年,作为第二阶段,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要再上一个大台阶,使学校的培养人才质量、师资素质、科技成果、学术水平、办学条件等一些可比因素,跃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之中。为此,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调整结构,着重提高,改革体制,优化队伍,增强实力”的发展思路,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学校各项基本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进一步努力,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而共同奋斗。

1995年2月28日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

请选择登录入口

清华大学统一认证登录 其他认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