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蒋南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5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南翔同志1913年9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他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爱国活动。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参加我党领导的“社联”和“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进步思想。
南翔同志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当时,他是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平市西郊区党委委员。他起草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两个宣言以及北平市学联的一些重要文件,在当时的学生运动中发生过重要影响,为唤起全国爱国学生奋起抗日救亡作出了很大贡献。
1936年3月,他到上海任市学委江湾区区委书记,直接领导了复旦、同济等大学的支部工作。是年秋,回北平任北方局直接领导的北平市学委书记。
抗战爆发后,他任北方局青委委员兼北方局宣传部干事,曾协助刘少奇同志编党内刊物《斗争》。1938年初,任长江局青委委员、全国学联党团书记。在武汉,他筹备和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学联代表大会,并参加创立武汉青年救国团。1939年初,任南方局青委书记,在大后方青年工作中,他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荫蔽精干的政策,保存和发展了青年运动的骨干力量。1941年2月,奉命撤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员、中央青委宣传部长,并以《解放日报》社论委员会委员身份,写了不少关于青年工作的文章和调查报告。南翔同志积极参加了延安的整风运动,对后期出现的抢救运动大胆地提出了批评意见,并向中央写出了《关于抢救运动的意见书》。
抗战胜利后,他受党中央派遣,带领青年工作队到东北地区开辟青年工作,先后任辽北分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哈尔滨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市教育局长、东北局青委书记、哈尔滨青干校校长,东北局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为东北根据地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在此期间曾先后到布拉格、华沙参加国际青年会议。
1949年1月到中央青委工作,担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副主任,在全国第一次团代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后任书记处书记,主持创办了《中国青年报》,为建国初期团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12月,南翔同志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10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委第一书记,1959年底后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党委书记,仍兼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努力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联系我国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办学道路。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多种新兴学科;他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他爱护和关怀青年学生,也从政治上和生活上爱护和关心教职工,亲自做一些著名老教授入党的培养和发展工作。蒋南翔同志在清华大学的探索和呕心沥血的工作,丰富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影响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对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蒋南翔同志在教育部、高教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主持起草了“高教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三个工作条例,先后经中央审议通过,这三个条例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学校教育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他还领导了高等教育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开创,理工农医教材建设,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专业和学科的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年动乱期间,南翔同志受到长期的残酷迫害。面对百般凌辱和诬陷,他毫不畏惧,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身陷囹圄,坚持斗争,公开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无畏气概。
1977年,蒋南翔同志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兼市科委主任,他倡议建立了南开中学“周恩来纪念馆”,并积极建议尽快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1978年,他作为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全国科学大会秘书长,为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大会的召开,作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受邓小平同志委托,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调查,提出了关于高等教育拨乱反正的系统建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交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应全国几十所高等学校负责同志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名蒋南翔同志任教育部长,重返教育战线。在这段工作中,南翔同志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国民经齐计划的安排上要认真解决文教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平衡的意见;指出教育战线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方向问题、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四有”人才;从教育要为“四化”服务和办教育要符合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必须考虑需要与可能的统一,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他还着力抓了普及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提出了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他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经五届人大常委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在我国首次建立了学位制度。这些工作使在“文革”中遭到极度破坏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2年8月,蒋南翔同志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根据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指示、遵照中央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他协助王震同志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校工作。他根据党的十二大对党的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方针,系统地提出了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得到了中央的批准。这不仅对中央党校,也对全国各级地方党校的改革和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使党校事业大大前进了一步。几年中,全国党校系统改善了基本办学条件,形成了一支几万人的教师队伍,培训了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
在此期间,蒋南翔同志仍然十分关心普通教育事业,他参加创建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并当选为第一任会长。他提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事求是地总结高等教育的经验,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蒋南翔同志是党的“七大”候补代表、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半个多世纪以来,南翔同志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发挥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的原则性和创造性。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一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好传统。他对工作,从不满足于一般要求,不容忍墨守陈规,而是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原则问题上,他从不含糊,从不妥协,从不动摇。他勇于坚持真理,也勇于接受实践的检验。他的一生,是为真理而奋斗的一生。
南翔同志对党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年,抱有最深厚的感情,最真挚的热爱。他的心始终与中国青年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青年们的健康成长和创造精神,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最大的安慰。他的一生,是与人民、与青年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
南翔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勤奋学习,艰苦朴素。他为人正派,待人宽厚,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公正廉洁,具有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他的一生,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南翔同志的逝世,是我国青年运动和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品德,学习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大无畏的创造精神,继承和发扬他在青年、教育、宣传、党校教育等各项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蒋南翔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