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列表页 > 概览页

清华时间简史.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作       者】:

/李双寿

【出版日期】:

2021-04-01

【出  版  社】: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I  S  B  N】:

9787302574651

【简介】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以下简称“训练中心”)起源于 1922年土木建筑馆的手工教室,开始接纳学生实习,然后发展到拥有大学部的金工工厂,再由金工工厂发展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机械实习厂和抗战胜利后的金工厂。1949年后,根据清华大学不同阶段的需求,逐步发展为校办实习工厂、综合机械厂、机械设备厂、汽车厂、机械系厂、机械厂和科教仪器厂。1996年,学校整合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组建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训练中心始终是校内工程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基地。2008年年底,训练中心成为教学研究机构,从产业转到机械工程学院,统筹规划、具体实施全校工程实践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

训练中心建设发展近百年来,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奋斗、勇攀高峰,见证了清华大学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贯重视,记录着无数清华学子的第一次动手实践,引导着他们探索书本之外的奥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训练中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和优良传统,一直继承着“真刀真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直遵循着“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育人理念。

训练中心在工程实践与创新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学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和科研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已经发展为教学基础设施优良、教学管理到位、学生受益面广、示范和辐射作用强的综合性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训练中心也一直引领国内工程实践与创新教学的发展。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项教改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傅水根教授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训练中心获评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训练中心获批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工程,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

新时期,训练中心明确定位— —工程能力训练基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工程素质教育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实现中心可持续发展。凝练出了“传授制造工程知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体验工程文化、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工程训练教学理念,进一步建设集工程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工程文化素质训练于一体的教学体系,提出并实施“学生主体、创客驱动、项目引导、团队合作、交叉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清华大学将开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新阶段,训练中心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书通过访谈并记录几代教职工的亲身经历,同时搜集、查阅、梳理近年来的档案文献和相关资料,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反思存在的不足,凝练新发展理念,帮助训练中心走向未来、走向卓越,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

姜锡华、白洪烈、张万昌、李家枢、金问楷、胡沛华、徐友春、傅水根、马二恩、李鸿儒、卢达溶、张学政、严绍华、王天曦、来可宜、李而立、武静等退休老领导和老教师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素材。徐友春、杨建新、汤彬、徐伟国、姚启明、李生录、王健美、洪亮、孙凤阳等参与执笔。本书在立项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杨斌副校长的诸多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我们的阅历、水平、时间以及资料来源渠道有限,加之近百年来有诸多变迁,因此本书的写作与梳理难免百密一疏。如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望海涵并盼指教。

祝愿训练中心在历史的长轴上,继续前进,再立新功!

李双寿

2020年12月5日于清华大学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

请选择登录入口

清华大学统一认证登录 其他认证登录